如今,海归还吃香吗?
一同事的女儿在国内读完本科之后,选择自费去了澳洲顶级大学攻读研究生学历。
由于学的工科,光学费一年就差不多要20来万,
除了学费,还有租房,生活费等零零碎碎加起来,一年差不多花销40来万。
几年下来,前前后后花了两百多万。两口子不过也是工薪阶层而已,拿出这么多钱出来上学,也是算费了大劲。不过好在现在学成归来,学历上算是留了洋,镀了金。
当她们拿着洋本本,满心欢喜的求职时,几场下来却感觉被浇了凉水,感受到洋本本并不那么吃香了。
开始的时候,投简历都往大型国企,跨国公司递送,结果都如同打了水漂,没有了下文。
好不容易有了一次面试的机会,发现竞争对手无一例外都是国内211和985高校的研究生。相比较而言,她有优势的只不过是英语口语水平,在专业水平上她明显处于劣势,落了下风。虽然她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,但最终面试单位确定的人选是国内一所985大学的研究生。
无奈之下,投简历转向了一些民营规模不算大的公司。规模不算大的公司,一般看重的是工作技能与实战经验。而这些她却没有,最后,不得不一次次降低求职门槛,最终在一家民企小公司就了业,每个月的薪水只有6500元,工资甚至还不及一些本科毕业生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在国内并没有那么有绝对优势了。他们如今开始反思,并对留学的价值产生了质疑与后悔。
原因无非这些年来,在一些中介的鼓吹之下,留学人员太多,鱼龙混杂,一些专业与一些留学生并不具有太多竞争优势,而国内教育科技在发展,一些好的大学,竞争激烈,反而保证了学生教育质量。
二来,欧美国家一味的对中国的肆意打压,激发了中国人的斗志与激情,让大众认识到“自力更生”的重要性,在用人上,如果水平相当,更愿意把机会留给中国本土培养的大学生。